春天的时候,孩子们放学的路上,经常会遇到售卖小雏鸡的,小毛球们在一个纸箱里挤作一团任人挑选,它们大抵是活不长的,一是孩子们不会养,二是天气乍暖还寒,没有母鸡或暖箱的保护它们无论如何都是熬不过去的。
心血来潮上网买了个孵化器,好在老家的鹅和鸡都很勤奋,每周回去总是能有新鲜的蛋收。不过如何观察这些蛋哪个是种蛋着实有些难度,尽管上网搜了相关的文章科普,仍然不得要领,索性直接放进孵化器,按照说明调整了温度,还加了水以保证湿度。第一次孵的是6个鹅蛋,先打印了一个表格,上面标注了日期,温度、是否需要翻蛋、什么时间照蛋,什么时候晾蛋,什么时候降温,什么时候喷水,每天认认真真地参照表格执行。第七天第一次照蛋,竟然啥也没有,我以为就是如此,于是仍然象上班一样兢兢业业地按照表格画对勾,直到满一个月之后,我期盼的小鹅一只也没出现。无奈之下把“种”蛋都变成了水煮蛋,剥开一看,蛋黄的中间有一颗心脏依稀可辨。叹息之余,水煮蛋成了狗狗的盘中餐,再问度娘,答曰温度不够。
古人尚且屡败屡战,我也要重头再来。第二次孵小鸡,仍然打印了一个表格,内容照旧,但不同的是开始前我先放了两支体温计在孵化器里面校温,测了几次之后找出偏差把温度调到了理想值,每天给机器加水时再顺便把鸡蛋们换换座位。一周之后照蛋,第一次在蛋壳上看到了明显的血丝,内心欢呼雀跃,万里长征终于迈出了第一步,于是信心倍增。第二周再次照蛋,发现竟然所有的蛋里面都是阴影,大喜过望,难道上次全军覆没,这次要旗开得胜了吗?于是乎,这些蛋瞬间变身网红,得到了我和所有孩子的关注。终于到了该破壳的时候,小鸡们的叫声清晰可闻,孩子们都着急地问:老师,它们啥时候才能出来啊?从破壳到出壳,从湿漉漉到毛茸茸,第一个小鸡仔终于和大家见面了,一脸的呆萌,一身的欢快。随后又有两只也顺利出壳,第四只壳破了大半天还不见出来,我忍不住帮了它一把——替它剥了一丢丢外壳,这就是人类的思维,你以为是帮它,其实却是害它——因为祼露的面积增大,小鸡还是挣扎着出壳了,但显然它弱了许多,老五就没那么幸运了,看着它的小嘴露个小尖尖,我又没忍住,帮了它的倒忙——老五在我最忙的时候出壳了,等我看到时它已经奄奄一息了,肚子上还鼓着一个没吸收完全的卵黄,我的无知让它无辜地失去了生命,孩子们在黑板上写“老五驾崩了”。
四只小鸡的诞生总算破了零的记录。恰好家里的母鸡蠢蠢欲动要抱窝,玩心大起,打算再试试原始的手段——让母鸡孵蛋。有了前面的经验,再孵已是胸有成竹,唯独挑选种蛋还是盲区,反正都是新鲜蛋,先放几只鹅蛋,一周后再放鸡蛋,算算日子差不多能一起出壳。事实证明:理想有多丰满,现实就有多打脸。它只是个母鸡而不是机器,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它不管三七二十一,谁下的蛋都照单全收无论早晚,一周的功夫就抱了一堆蛋,关键是它还老溜号,瞧它如此不知敬业,只能隔离。关了单间之后饲料和水都在嘴边,它再不能随意出去遛达,新手妈咪终于认识到自己的任重道远,逐渐进入状态。。。21天到了,新手母亲的鸡蛋却迟迟没有动静,掏出来一看,咳咳咳,竟然成了一堆臭蛋,还好两只鹅蛋有了裂缝,赶忙放进孵化器,经过耐心等待,两只小黄毛终于不负众望完美诞生。
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观察一次完整的孵化,暑期第二周,新的一批鸡蛋上线
每天换换座位
第一次照蛋,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管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2个蛋只有一只白蛋。
第二次照蛋,阴影部分明显增多
第19天,有三个已经破壳
第20天,有8个破壳
老大
猜猜看,它们的排名?
呆萌
24小时后,一群小毛球。遗憾的是暑期班结束的第二天小鸡们才破壳而出,孩子们没能亲眼所见。这次一共孵出9只小鸡,吸取教训我没帮任何一只,结果大家都非常健康。
这是母鸡孵的鹅蛋,不知道如果是它孵出的,它会带吗?
出世两小时,老二毛未干
24小时,只会劈一字马
晒太阳
吃加餐
还在发愁孩子没有真实素材写观察日记吗?拿去,不谢!